全国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2019年学术年会在上外举行

    期次:第634期    阅读:148   

本报讯 全国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2019年学术年会12月29日至30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这是教育部自2011年启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以来的首次全国性学术年会。来自全国158所高校400多家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的负责人、专家学者与会。由上外校长、党委副书记李岩松主持,12月29日上午举行了学术年会开幕式。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港澳台办主任刘锦致辞指出,自2012年起,教育部在全国高校设立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备案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目前已基本覆盖联合国各正式成员国。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备案中心在扩大建设规模、丰富成果产出、拓展交流平台和完善运作机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也存在着整体发展不平衡、不协调,转型重塑缓慢等问题。刘锦强调,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成为新时代我国教育对外开放新的增长点,既是高校落实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五大职能的需要,也是新时代高校服务国家战略、提升自身建设、适应国际形势变化、加强互学互鉴沟通交流的需要。刘锦希望,各高校要有更加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主动与现实需求对接,更精准地与发展期待对接,持续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服务政策制定,推动理论创新,不断提高咨政水平和学术研究水平。要更加注重研究梯队培养力度,探索建立一套适合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加强与国际学术界交流密切度、健全用好“旋转门”机制。要更加突出特色发展理念,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树立起优势互补发展的意识。各研究团队要紧紧抓住所在高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科特点,充分发挥团队研究特长,鼓励研究人员创新创造,积极打造核心产品和团队品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要建设更加广泛的共建共享平台,国内高校之间、 (下转1、4版中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