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人才高地,广纳八方贤才第二届思索国际青年论坛暨上海高校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在上外举行
期次:第634期
阅读:164
本报讯 (钱俊妮、钱书茗、陈诗怡)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协办的第二届思索国际青年论坛暨上海高校国际青年学者论坛,12月26日在上外国际教育中心举行。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埃及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位青年学者与会。
上外副校长张静表示,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府,上外建校70年来主动探索实践从单语种到多语种、从多语种到多学科、从多学科到“多语种+”的三次转型。近年来学校立足外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建设,推动跨学科融合发展的新文科建设,推进神经语言学等新兴学科研究。希望本次论坛以学术前沿和热点问题研讨为契机,为海内外学者搭建全球性学术交流平台;期待以交流促合作,欢迎优秀青年学者加盟上外,助力上外“双一流”建设。学校将为优秀人才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优的环境。
市教委人事处副处长朱晨光表示,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上海需要一流的国际化青年人才,此次论坛是发现、遴选和培育人才的优质途径,也是贯彻人才强国战略的创新举措之一。近年来上海在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世界一流人才服务环境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市教委将全力支持青年学者,为来沪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通过举办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打造高校青年英才“蓄水池”。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委会秘书长陈志文指出,当前正是海归学者回国实现自我价值的良好时机。期待青年人才抓住机会,在上外、上海找到最佳的发展平台。
上外人事处处长梁薇就学校近年来的人才人事政策作介绍,学校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拓宽引才育才渠道,通过薪酬激励、服务保障、发展平台等举措,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热情,解决人才发展后顾之忧,助推人才快速前进,致力于创造更优渥的条件和更广阔的空间,吸引杰出学者来校开创事业。市教育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易萍,上外各学科负责人出席开幕式。上外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皮凡倩主持开幕式。
上外犹太研究所所长乔国强教授、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俞祖成分享了学术成长经历,欢迎青年学者加盟上外。
正在埃及亚历山大大学攻读学位的赵博士表示,选择回国从教是看到了国内发展的优势以及国内高校的优势,一带一路的政策为她的专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平台,希望通过所学为学校、政府作出自己的知识贡献。巴黎新索邦第三大学邬博士表示,参与本次论坛让他深刻了解了国内的就业与科研现状以及上外对科研人才的大力支持。
上外语料库研究院院长胡开宝教授表示,举办青年人才论坛可以让青年学者与院系教师和代表面对面交流,增进双方了解,为高端人才就业的双向选择创造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为用人单位不出国门,挑选优秀海归博士提供便利。
本届论坛为期3天,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主论坛,管理学、新闻传播学、应用经济学等其他学科为分论坛。
据悉,参加首届论坛参会的70多名学者中已有30余名和上外达成人才意向,截至目前,有15人以人才引进或博士后的形式入职,其中有新进学者依托上外申报市级重点项目、获得项目资助达百万元,另有两位获国家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人才引进项目,在学校待遇基础上每人额外获得两年40万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