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期次:第634期    阅读:73   

(上接第1版)国内高校同国外及港澳台地区高校之间都要加强务实合作,研究者应当以更加宽广的胸襟,更加开放包容自信的态度,共同搭建造福世界的研究成果共享平台。
上外党委书记姜锋致辞表示,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上外以“诠释世界,成就未来”为办学理念,致力于建成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发挥外国语言文学和政治学学科优势,加强国别和区域研究发展,促进跨专业、跨学科、跨院系协同,助力构建中国的国别和区域全球知识体系、提升中国的对外话语能力,培养扎根中华大地、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服务治国理政,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姜锋介绍了上外服务国家大局、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创新区域国别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取得的成果。希望通过本次学术年会,通过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的协同,上外为服务国家战略和治国理政、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开幕式主旨发言环节,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总结分析了美国、欧洲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学术界在国别和区域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各自特点,结合自身研究经历,阐述了新时代国别和区域研究的使命与挑战。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国际学术委员会主席杨洁勉指出,在当前新一轮咨政服务的热潮中,国别和区域研究增加了实践努力和实践自觉,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中国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在发展进程中正在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理性认识和理论自觉,探索和把握咨政服务规律,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作出了更大的贡献。在国别和区域研究的咨政服务方面,高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是关键,要夯实人才基础和积累专业知识、培养领军人才和促进裂变聚变、加强战略思维和完善顶层设计、抓住实践机遇和增强虚拟参与。西北大学党委书记王亚杰以西北大学在国别和区域研究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咨政服务、人才培养及合作平台建设领域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为例,解读了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及推进全方位改革开放进程所具有的重要战略意义。
12月29日下午,参会学者分别在以“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咨政服务”
“国别和区域研究学科建设探讨”“国别和区域研究学术研讨交流”“国别和区域研究特色人才培养探索”为主题的四个分论坛展开研讨。12月30日上午举行的大使论坛邀请中国前驻古巴、智利、厄瓜多尔大使刘玉琴,外交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事务特别代表、中国前驻捷克、罗马尼亚大使霍玉珍,前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宫小生,围绕地区热点问题与国别和区域研究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