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点赞上外学子志愿翻译支援抗“疫”

    期次:第635期    阅读:54   

本报讯(李于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不少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学子发挥自己的特长,完成了一个个紧急翻译任务,让海外捐赠的物资尽快用于一线救援。
2月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战疫情特别报道”以“志愿翻译:让海外援助尽快用于一线救援”为题,对从事翻译工作的志愿者进行关注报道。这其中就有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2018级亚非语言文学硕士生张坤、2016级越南语专业本科生康元。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由于物资紧缺,各级政府需要进行海外采购,同时海外也有大量的捐赠物资,但很多产品并不能医用。为了快速甄别产品,需要搜集国外标准并翻译成中文,与国家标准进行比对,从而实现对物资的精准有效利用,保障战“疫”一线医护人员的防疫安全。因此,武汉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应急保障组的工作人员通过网络渠道发布了召集翻译志愿者的信息。张坤在第一时间进行申请,并加入到这项工作中来。
张坤介绍说,在首批翻译任务中,他主要参与翻译了韩国《KSKISO22609医疗防疫防护品合成血防渗透测试标准》的官方文件。这份文件由韩语翻译志愿者组队完成,从接到任务到完成翻译、校审,仅用了一天的时间。为了确保专业术语翻译的准确性,张坤特地查阅了相关国标文件,高质高效地完成了一个章节的翻译工作。这项工作成果也收录到武汉市发布的《关于采购或捐赠防疫医用耗材有关事项的公告》中。康元参与了越南医用口罩质量证书的翻译。
谈到参与志愿翻译的感想,张坤说:“全国人民都在众志成城防控疫情。作为一名外语专业学生、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能够发挥专业特长助力疫情防控是我应尽的责任。相信疫情的寒冬很快就会过去,大家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赢。”
与张坤和康元一样,春节期间,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2019级英语口译硕士生陈路云和王永婷也在另一个紧急翻译任务中用自己所学助力疫情防控。
在名为“援汉翻译”的临时召集群组中,陈路云主要参与翻译了《丹麦国家标准:医用口罩———要求及测试方法》。为保证翻译文件的准确性,她逐一查证涉及的医学术语,并参考了中国国标文件《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王永婷则参与翻译了武汉医疗物资手术铺单使用标准。
陈路云说:“作为上外学子,我很荣幸能发挥专业所长,以译员的身份为抗击疫情尽一份微薄之力。我也深感抗疫一线人员的不易,希望通过我们的翻译,有更多工作人员能用上符合标准的医疗物资,衷心祝福他们能平平安安地打赢这场战争。”
王永婷说:“当看到室友分享的招募医疗物资翻译志愿者的推文时,我们一起报了名。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们能做的很少,但作为翻译专业的学生,很开心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我想,只要我们团结一心,疫情会得到很好的控制。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原载2020年2月21日《松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