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 大爱无疆上海外国语大学“四项帮扶”开展滇西定点扶贫工作

    期次:第638期    阅读:76   

本报讯 上海外国语大学坚决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支持滇西地区社会发展和扶贫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始终高度重视对云南省经济发展、人才培养、文化交流等各项工作的支持与推动。自2013年起,以教育扶贫为抓手,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办学优势,认真参与,积极作为,努力做好对口帮扶云南省丽江市和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的教育扶贫工作。
择优选派,形成合力,
架起校地合作桥梁
上外党委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集全校智慧,举全校之力,努力完成滇西扶贫这一光荣的政治任务。2013年8月,上外与墨江县签署校地合作备忘录,在师资培训、干部培训、招生、文化交流、研究生支教等方面建立长期对口帮扶关系,从而有效确保帮扶工作有序开展、快速推进。学校每年专题研究滇西扶贫工作,校党政领导悉心指导和商议年度扶贫工作计划。校组织部门定期与挂职干部沟通联系,及时向校党委反馈扶贫工作最新进展,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与协调下,校内各职能部门和院系积极支持与配合滇西扶贫工作,进而有效地凝聚起全校力量、形成工作合力。
每年年初,学校在全校范围内发布通知,公开选拔滇西挂职干部,提前酝酿选派干部到滇西参与扶贫工作。对报名人员的政治素质、工作能力、组织协调、奉献精神等提出明确要求。学校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精原则,对应聘者严格面试、谈话,确保选派优秀挂职干部上岗。出台《上外援派挂职干部有关待遇实施细则》,切实解决挂职干部的后顾之忧。校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院系领导利用寒暑假赴滇西定点扶贫地区看望挂职干部,了解挂职干部思想动态、工作实绩、生活情况等。截至目前,我校先后派出6名挂职干部,其中孙俭、陈军、张毅、徐铮宁赴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挂职,胡正明、魏成柳赴丽江市挂职。这6位同志到岗后明确目标、奋发有为,展现了过硬政治素质、优良工作作风和无私奉献精神,成为校地沟通合作的桥梁与纽带,获得教育部、云南省教育厅、扶贫办及当地政府、群众的认可与好评。
精准定位,创新模式
推进智力扶贫工作
为充分发挥教育在扶贫攻坚中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上外充分发挥自身的语言文化研究优势,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式,助力扶贫当地教育事业发展。其中,安排墨江县16名中学英语教师到上外培训,组织上外骨干教师培训墨江县中学教师、给高三毕业班学生上现场示范课,等等。
上外以大学生支教为抓手,启动研究生支教项目,每年配套4万元资金,每学期选派2名优秀研究生到墨江一中、墨江二中、民族中学等开展义务支教活动。校团委每年暑期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团,到扶贫地各中小学开展暑期英语特色支教活动。以2017年为例,上外90多名师生组成5支支教队伍,赴临沧、昭通、普洱、丽江四地,在镇康县军赛乡彩靠完小、龙洞完小、威信县妥泥村沟头小学、墨江县联珠镇联珠二小、丽江民族孤儿学校、玉龙县大具乡甲子完小开展支教活动,服务总时长共计70余天;并为当地孩子带来300多本书籍、300本作业本及教学用具若干,还有180余床被子、150余件衣物等物资,努力实现实践育人与服务社会双赢。学校还结合新媒体平台,实现“互联网+”网络支教,为墨江县中小学开展远程支教与教研活动。此外,学校招办每年向墨江一中下拨2个自主招生报名名额和1个民族生招生名额。
深入基层,实地调研,
服务地方教育工作
挂职干部们肩负组织和领导的信任与嘱托,勇于担当,一心干事,努力营造校地一家的氛围,扎实推进扶贫规划与项目的落实落地。他们带着问题深入扶贫点开展调研,和干部群众交心谈心,听取意见,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足迹遍布当地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通过掌握基层情况,积累基层工作经验,为顺利开展扶贫工作夯实有利条件。
挂职干部孙俭作为分管教育工作的墨江县副县长,组织县四套班子分管领导下乡到教育一线调研和看望慰问学校师生,结合调研指导当地特殊教育学校各项工作,为制定和实施坝溜中学搬迁方案安排听证及协调前期筹备工程事宜,推进职业中学、墨江二中征地扩建及评估等工作落实,协调相关部门解决园丁小区住房产权等历史遗留问题,参与调解多起学校与农民的土地及林业纠纷,妥善处理联珠三小学生走失、雅邑学校学生集体腹泻、孟弄小学学生意外溺亡等多起突发事件。挂职干部陈军对墨江职业教育进行调研,联合上海市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组织骨干专业教授、专家成立帮扶专家组,制定智力帮扶计划。在调研基础上,挂职干部张毅撰写《关于进一步建设好墨江县偏远农村儿童早教中心的建议》《关于成立墨江县“教师之家”的建议》《关于成立墨江县教师心理健康中心的建议》等调研报告,为县委县政府相关决策提供参考和帮助。挂职干部徐铮宁深入调研墨江通关镇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学前教育情况、龙坝镇杩木村扶贫脱帽进展情况、联珠镇癸能村早教点建设情况,前往龙坝镇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精准识别抽查工作,入村到户抽查建档立卡贫困户280户,为挂职总队实施“滇西小学英语清零计划”和引入人教社数字学习资源做好调研工作。挂职干部胡正明以随机调研、专项督查、个别访问等方式深入基层调研,前往丽江市5个县(区)和5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07所学校、20多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0多个文化活动中心、文物保护单位和企业,专题调研脱贫攻坚、学校建设、校园文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物保护、文化消费、产业发展等工作。挂职干部魏成柳关心联系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自费购买慰问品上门慰问;参与协调《丽江市2019年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族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扶贫小额信款等文件制定出台工作,做好中国教育基金会在丽江工程项目结项报告、审计报告等工作,督查检查永胜县松坪乡建设项目开工建设。
多管齐下,筹措资金,
谱写大爱无疆华章
上外通过多种途径,尽己所能地为丽江、墨江筹措帮扶资金,并努力争取上级部门、社会爱心援助,各类善款物资总计价值300余万元。2013年,上外捐助墨江雅邑中学10万元,帮助改善学生住宿条件。上外师生为滇西教育事业募捐爱心资金1万元和价值2万余元的外语音像资料、书籍和衣物等,同时与教育部联系募得国家教育基金会雨润项目资金142万元,资金惠及墨江县13个乡村校点。2014年,上外捐助墨江景星乡中学10万元,为该校配置25台电脑,资助电教室建设;2016年,上外发动全校师生募集价值5万多元的冬衣500余件,上外音像出版社为墨江县教育局捐赠价值70多万码洋的少儿外语学习音像制品。2017年,上外争取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125万元资金,用于改善丽江市永胜县水柯乐小学办学条件;上外教育出版社等为丽江市图书馆、乡村学校捐赠总价33余万元的图书。2018年至今,争取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90万元资金,联系学校图书馆向丽江民族中专捐赠书籍420余册。
挂职干部充分利用多方资源,有效动员社会资源参与扶贫开发工作。挂职干部孙俭募得价值约85万元的帮困资金及各类图书、影像资料、棉被、爱心饭盒等,联系上海慈慧公益基金会为墨江考入大学的10名经济困难高中毕业生提供学费支持,个人捐款5000元资助当地1名初中生完成学业。挂职干部陈军联系上海绿色食品龙头企业为墨江绿色农产品寻找可靠销售渠道,并联系上海企业家结对新安乡1名小学生每月给予300元资助,为孟弄彝族乡募集到500床棉被。挂职干部张毅联系上海企业家向墨江妇联捐款5万元,资助当地“儿童之家”建设和留守儿童的学习,为新抚小学募集到价值5万元的100套床架,联系上海爱心人士资助龙坝中学1名贫困生,每年资助3000元直至高中毕业。挂职干部胡正明联系上海爱心企业对乡村学校捐助价值18万元的教学用具、学生衣物等,并资助30万元资助丽江教师培训。
多年来,上外党委和全校各方围绕脱贫攻坚大局,聚焦教育、健康、人才、科技、产业等多个领域,对滇西地区开展了大量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帮扶工作,措施精准,取得了显著成绩。上外赴滇西挂职干部以实际行动践行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要求滇西挂职干部当好“建设者、创造者、学习者、宣传者、修炼者、贡献者”6种角色的期待,展示了上外良好形象,给滇西各族人民带去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宽广的扶贫视野、丰富的脱贫知识与技能,使滇西各族人民共同享受到了新时代教育扶贫成果,增强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信心,感受到了新时代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上外将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滇西教育事业发展,继续利用上外优势,充分发挥挂职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大力支持滇西脱贫攻坚,共同书写云南教育的“奋进之笔”和中国梦的云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