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修身 求知笃学 上外举办第16 届研究生学术文化节

    期次:第563期    阅读:67   

  本报讯以“立德修身求知笃学”为主题的上海外国语大学第16届“爱未来”研究生学术文化节,4月14日拉开序幕。上外副校长冯庆华发来书面贺词希望上外全体硕博士研究生以学术文化节为契机,立德修身,求知笃学,开拓视野,收获真知,为研究生阶段的求学生涯书写美好回忆。上外研究生部主任查明建,上海市学联副主席何家诚,上外研究生会主席张家铭和上外团委书记朱鸣华致辞祝贺。
  开幕式后,上海哲学学会会长、复旦大学教授吴晓明从学术研究“学徒状态”是一般学术规律,“学徒状态”的缺陷,批判方法对开启思想的重要性以及走出“学徒状态”须经历“文化结合”锻炼等四个部分梯次展开,作了题为《中国学术如何走出“学徒状态”》的报告。
  吴晓明认为,成熟的学术都须经历从“学徒状态”到自我主张的决定性转折。中国的学术正处在“学徒状态”,知识界与社会科学界存在着一定的“教条主义”,存在着“外部反思”的缺陷。他指出,中国学术必须“收拾精神,自作主张。”吴晓明表示,批判的方法即“澄清事实,划清界线”,对开启思想非常重要。他认为,中国学术将长期处于“学徒状态”,要走出“学徒状态”将经历“文化结合”的锻炼。用批判的方法深入到中国的现实中去这一点,对中国学术至关重要。吴晓明强调,如何走出学徒状态,获得自我主张是中国学术面临的重要问题。他相信,中国学术终将走向辉煌顶点,大放异彩。
  据介绍,本届上外研究生学术文化节举办期间与之后,上外研究生品牌活动项目“博士沙龙”和“硕博论坛”将持续举办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为研究生分享优质学习资源和丰富学习经验;上外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申报将以科研项目促进人才培养,提高研究生科研意识与创新能力。上外俄语系、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将举办2016年上海“‘丝绸之路’经济带语言文化视野下的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研究生暑期学校、2016年上海“G20视野中的区域国别研究”研究生学术论坛,相关征文活动已经启动。同时,上外研究生教学实践技能大赛、研究生歌手大赛等活动也将为上外研究生提供展示才艺、诠释活力的舞台。
  据了解,本届上外研究生学术文化节推出的“导师学术引领计划”,由导师带领硕博士生组建研究团队申报项目。导师为项目主持人,所指导的硕博士生为项目组成员。导师指导研究生设计课题,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申报的课题研究。(颜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