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中国文学走出去:挑战与机遇”
市社联第11届学术年会文学学科专场在上外举行
期次:第518期
阅读:63
本报讯(张聪)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第11届学术年会“中国文学走出去:挑战与机遇”学术研讨会10月23日下午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会议中心第一报告厅举行。本场学术研讨会由市社联主办,上海比较文学研究会、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承办。
上海比较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上外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宋炳辉教授主持开幕式。上海比较文学研究会会长、上外高级翻译学院翻译研究所所长谢天振教授和上外文学研究院副院长郑体武教授致词表示,中国文学、文化和学术精品“走出去”的目的,不是为了炫耀,更不是为了文化输出与文化侵略,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文化交流与交际,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来共同建设一个和谐世界。中国文化“走出去”这项工作任重道远,当下需做好”深刻领悟本国文化”、“推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培养优秀翻译家”等三项准备工作。
复旦大学陈思和教授、苏州大学季进教授、上外王有勇教授相继以《从莫言获奖看中国当代文学的世界意义》、《作为世界文学的中国文学———以当代文学的英译与传播为例》、《上海市中华学术精品外译项目设立的意图与目的》为题,发表学术见解。谢天振教授以《从译介学视角谈中国文化如何才能“走出去”》为题,透过有代表性的具体案例与大家分享了自己从文学交流传播中获得的启迪。
在以《作者与译者:一种不安、互惠互利,且偶尔脆弱的关系》为题的英语演讲中,美国圣母大学教授葛浩文以幽默而富有说服力的方式,介绍了他与莫言等中国当代作家的密切联系,表达了他对中国文学的理解和热爱,尤其是通过译者的亲身体验,细致阐述了译者与作者的微妙关系。葛浩文表示:“译者与作者之间的关系让世界文学成为可能”。上外高级翻译学院教授张爱玲担任了葛浩文演讲的同声传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