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顾忙碌一生 不忘母校指引
期次:第518期
阅读:65
作者:鲍世修
(续上期)三、要取得成功,必须具有“善于认准利国利民目标,脚踏实地,排除万难,百折不挠,去争取胜利”的坚强决心考虑到学外语的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知识结构方面的特殊需要,母校开办之初,就采用开放式办学,邀请国内各学科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给同学们上大课,开讲座。母校一期的同学们有幸聆听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冯定的精彩学术报告。
记得冯定在报告中解释了“真理是平凡的”这一原理。他说,人,不管想多少问题,说多少话,做多少事,首先必须生活;而且一般说来,想的说的做的结果最后也直接间接都是为了生活。哲学就是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世界的工具。所以哲学是一种真理,是“离不开平凡的事物和平凡的群众”的“平凡的真理”。
冯定的报告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报告中发生的一个小插曲。当时有学生递条请他谈谈当下青年人谋生的成功之道。他认为这个问题提得很好。他说:这里最重要的有这么几条:首先必须选准利国利民的目标;其次要脚踏实地认真去干;再次要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坚强毅力和决心。联系这次报告的主题,冯定说,我上面讲的这些其实也是最平凡不过的生活真理。
冯定老师这番揭示凡人谋生哲理的格言,我听了真有茅塞顿开的感觉,铭记且践行了一生。我就顺便讲一下个人生活与此有关的小故事。
2005年,我被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特聘为课题组首席专家。为落实工程总课题组提出的摸清国外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看法的要求,我组面临一项派人出国考察调研的任务,目的地国家选在美国。由于经费、分工、语言专长和研究资历等原因,我成了组里可派出的唯一人选。当时我已经76岁,身体情况虽然还不错,但要单枪匹马、远涉重洋去完成考察和调研这一重任,是需要认真掂量一番的。更何况作为交换,美方接待单位要求我给他们学员讲课、给教授会介绍研究成果。这些都很花费我为数不多的调研时间。
后来,在反复衡量任务重要性和个人承担完成任务的实际可能性后,感到自己不应当为科研生活中遭遇到的重负所难倒。于是欣然领命只身赴美。在美两个多月,我先后访问了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美国国防大学、西点军校、哈佛大学和美国陆军战争学院等院校。根据课题研究需要,我广泛涉猎美国各大藏书馆所资料,选取了我们最急需的有用材料。我还走访上述各院校专家学者,听取他们对有关问题的观点,较好地完成了这次出访调研任务。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种种困难之所以能够逐一克服,完全有赖于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支持。50多年在母校聆听的冯定报告,对我人生走向成功之路的点拨是起了关键作用的。
四、爱国家、爱母校、爱集体的浓郁家国情怀记得60年前在母校上时事政治教育课时,母校领导和班主任给同学们讲得最多的,就是必须时时关注“爱国家,爱母校,爱集体”浓郁家国情怀的自然养成。因为,学外语的人出校后的职业指向是同外国人打交道,要到国外。身处异国他乡,你代表的就是中国,也可说是代表着上海外国语大学培养的学生即上外毕业生这个群体。所以要非常注意爱护祖国和母校的声誉。
2007年1月11日,作为测试我国研制中反导导弹的实用功能和对其操控能力的一个步骤,我有关部门用其击落了一枚行将退役的气象卫星。不想这在西方引起了一片喧哗。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恣意夸大被毁卫星碎片对各国空间资产可能造成的危害,妄称这将加剧太空武器化的进程。
考虑到对这些无端攻击不能置之不理,我于2007年春,在美国名叫《中国安全》的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长文,对西方的一些不实之词据理逐一予以驳斥,并阐明了中方在发展反导武器上的严正立场。由于这篇文章观点明确、立论有据、说理充分,针对性强,引起美国有关方面重视。很快,我收到一封来自美国的邮件,邀我于当年秋赴华盛顿参加一个分析研讨国际安全形势的会议,并请我在会上作与维护太空安全有关的讲话。会议组织者是“中美关系研讨会”。这是由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倡导组成的每两年一届的办会机构。这让我感到高兴,于是便应允按时飞赴美国首都华盛顿。
出席这样隆重的国际会议并要在会上讲话,我当然懂得须持严肃认真而又谨慎小心的稳妥态度。记得当时使我感到真的有“身负众望不能有丝毫闪失”重压的,是美方在会上散发的一份对包括我鲍世修个人经历在内的各位发言人的介绍册子。(下转第2、3版中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