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教授来上外纵论“考古好玩”

    期次:第499期    阅读:92   

  (上接第3版)汉朝时,铁锅在民间广泛使用。
  除炊具外,高蒙河教授又为大家讲解了中国的钟,并与世界各国的钟作了比较。北京永乐大钟重46500公斤,高7米,有铭文23万余个。在世界范围内还有更大的钟———俄罗斯的钟王足有20万公斤,但这个莫斯科的大钟敲了一段时间就敲坏了,“质量堪忧”。永乐大钟被敲击时发出的声音传播半径为15公里,这一事实令同学们惊叹不已。而日本大钟则因声音太难听,只敲过一次就再无人问津,这一趣闻引发在场学子的会意一笑。
  文物和考古人高蒙河教授告诉大家,文物最简单的分类为可移动和不可移动:可移动的叫遗物,不可移动的叫遗迹,一般社会文化上叫做文化遗产。文物可按材料分,也可按功能分。遗迹也可分为六种。中国的文物评级最高级是一级文物,(媒体常说“国宝级文物”,但是实际上并无“国宝级文物”这一说,只有“国保”———国家保护文物)。一级文物须具备3条标准中的1个即历史价值、科技价值或艺术价值,而司母戊鼎这样的文物则同时符合3条标准,所以也有人提出要有更细的分级要求。
  “有人认为考古发现就能把以前的问题迎刃而解了,但一个发现往往能带来10个问题,谜面越来越多。”高蒙河教授如是说。在考古过程中,考古人有时能够解决一些问题,但是更多时候他们发现更多的问题难以解决。考古学家不仅有自己解决不了问题,还被别人天天问问题。“考古学家的考古过程与侦探类似,但考古学家往往是不幸的侦探———只见得到证物,见不到证人。”
  在场上外学生问及如今电视上的鉴宝节目,对此,高蒙河教授笑道:“你问我文物的价格我还真不知道。”他用两句话形容考古:“考古不藏宝,考古不鉴宝”。告诉我们,博物馆现任工作人员是不可以参加鉴宝节目的。如今参加节目的多为退休工作人员。
  (李莉蓉、张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