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绿色大学 走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报评论员

    期次:第501期    阅读:55   

  近日,校工会、团委、国资办向全校师生员工 发出了“节能倡议书”,希望全校每一位师生员工 响应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把生态文明建设放 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 永续发展”的号召,行动起来,从一点一滴做起,节 约能源,降低碳排放,积极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 友好型的魅力上外、绿色上外。这一倡议发出后, 随即得到校后勤全体员工和校学生会等学生组织 的响应。在喜庆十八大胜利召开的日子里,师生们 正在以自己节能低碳的实际行动,展现出“创建绿 色大学,走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信心和决心。
  校工会、团委、国资办节能倡议书和校后勤 等节能响应书的字里行间,没有笼统的口号,而是 从最朴素的、最细致入微的“节约和低碳”种种提 示、建议出发,从细节入手,让每一位上外人真切 地感到:“节能“、“低碳”不是一个只在书面上、口 号中活蹦乱跳的词语,而是充溢在我们日常的校 园生活细节之中。只需稍加留意,时时皆可节能, 处处皆可低碳。
  已经走过63 年办学历程的上海外国语大 学,建校至今,一直担当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 社会服务和传承文化与创新文化的光荣使命。上 外人理应是先进文化、先进理念的快速吸收者和 有效推动者。当下,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上外人必须责无旁贷地将推动“环境友好型、资源 节约型”即两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速生态文明 建设的重任担负起来。
  为此,近年来,我们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和上 海交大、复旦、同济等上海知名高校一起率先垂 范,在建设绿色低碳大学也来了个“创先争优”。并 且,以此作为创建高水平、有特色多科性、国际化 的外国语大学的建设指标之一。诚如倡议书所言, 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上外的节约型校园建 设可谓是成效显著,前景乐观和令人振奋。2008 年,上外虹口校区被评为“上海市节水型校区”; 2010 年,上外作为三所高校之一,荣获上海市首 批“节水示范学校”荣誉称号。
  包括上外在内的上海60 多所高校乃至全国 1000 多所高校,建设绿色校园、低碳大学的空间、 能量和成效,是非常巨大和无限宽广的。创建绿色 低碳校园行动实施以来,已经实现和将会逐年实 现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既可永续不断,又是难 以估量的。仅仅以我们上外为例,据校国资办等有 关部门粗略估算,上外若都能建成“低碳大学”和 绿色校园,一年至少可节省数百万元。此外,还可 实现能源消耗的多次利用、循环利用和洁净利用。 更让人高兴和值得期待的是,广大师生将从此在 一个理想的适宜的优美环境下工作、学习、锻炼和 休息。建设节能低碳校园,实在是一件有百利而无 一弊的大好事。
  信奉并身体力行低碳理念的上外人,不妨想 一想,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天的低碳行动,对我们 的今天和明天,对学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乃至于 对社会传统理念的影响及冲击的效应,该有多大 呢?答案是:“无可估量”。
  发展低碳经济,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建设 美丽中国,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使命;建设绿色低 碳的上外校园,是我们每一个上外人的共同使命。 为了你、为了我、为了他,也为了我们这个赖以生 存的地球大家庭,更为了明天的美好生活,我们上 外人理应率先身体力行“倡导低碳生活、共建绿色 大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 海。节能减排、低碳生活,上外人义不容辞,任重道 远。期待所有的上外人携起手来,自觉低碳生活, 共建绿色低碳的校园,共建绿色低碳的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