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华东人民革命大学 □孟庆和

    期次:第501期    阅读:83   

  上海外国语大学前身上 海俄文学校,挂牌时的全称为 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 俄文学校。关于华东人民革命 大学人们知之甚少,现根据建 校初期老校友的回忆和有关 资料简介如下:
  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是全 国解放前夕,党中央鉴于新中 国成立必须要有自己的干部 队伍去接收旧政府人员,培养 各行各业的领导和专家,为 “坐江山”做准备的学校。1949 年5 月上旬,忙于解放上海的 总前委、中共中央华东局领导 邓小平、陈毅、粟裕等同志在 江苏丹阳附近新丰镇开会,决 定筹建华东人民革命大学”\, 校长为中共中央华东局常委、 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宣传部 部长舒同。
  华东人民革命大学简称 “华东革大”。从1949 年7 月在 上海招收第一期学员起,至 1952 年12 月第五期学员毕业 并奉命撤销,华东革大只有三 年多的历史,为新中国培养了 15000 余名干部(不包括南京、 浙江分校)。
  华东革大一期是在上海办 的。借用复旦大学、暨南大学、 光华大学、复兴中学的校舍。学 员必须是高中毕业以上学历、 年龄18-25 岁。第一期招生 4000 人,其中有著名电影演员 项堃、温锡莹、张雁等社会名 流。一期学员两个多月后即毕 业并分配工作。
  从二期开始,华东革大搬 迁到苏州原华东军政大学校 址,二期招生3000 多人。
  华东革大先后设立三个附 校。
  1949 年11 月,中共华东 局和上海市委决定创办上海俄 文学校。俄文学校以华东革大 四部为基础,其中一部分华东 革大留校学员参与俄文学校的 创建工作,其中就有李钟英、 王其祥夫妇(李钟英,曾任第 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 长)。
  为争取更多的青年学生 报考上海俄文学校,学校以著 名翻译家姜椿芳的个人名义 在解放日报上刊登了招生广 告。经考试,第一期共录取学 生389 名。首任校长姜椿芳同 时任华东革大上海俄文学校 分党委书记。
  同年,建立附设政治研究 院。院长是华东局统战部第一 副部长陈同生,办三期,共招 学员900 人。学员是原华东地 区高级教育工作者,如金陵大 学校长陈光裕、复旦大学校长 章益、大厦大学校长欧元怀及 部分大学教师;宗教界和民主 党派知名人士;在国民党政府 中任职的中高级人员,如“国 大代表”邹树元,国民党苏州 反省院院长刘云等。
  1950 年6 月,建附设工农 速成中学(现复旦附中前身)。 学员是党政机关和工厂、农村 选送的优秀工农分子。他们只 念过几年书,甚至没上过学。历 四届,毕业生1500 人。
  华东革大历史不长,但对新 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贡献不 小,培养的各类学科人才也不 少。原北京大学校长、经济学家 吴树青就是革大一期学员。从华 东革大走出去当领导、成专家、 做将军者为数多多。
  华东革大校长舒同是中共 党内学者型的高级干部,又是中 国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 的创始人之一,其书采粹百家, 端庄凝重,疏散飘逸,形成特有 的风格,被誉为“舒体”。有《舒同 字帖》。“舒体”已在电脑字库中 广泛使用。我校虹口校区图书馆 馆名即是舒同亲笔所书。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 校友会、基金会秘书长、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