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教授来校谈中国学研究历程

    期次:第574期    阅读:35   

  本报讯11月7日,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教授穆赫辛·法尔贾尼为我校东方语学院阿语系师生作了题为“我的中国学研究历程”的学术讲座。
  穆赫辛回顾了他的翻译历程并认为,汲取母语经典文化精华是文化翻译的重要基础。“归化”是最契合阿拉伯世界当下需求的翻译策略。他颇具建设性地提出,阿拉伯世界也需打造阿拉伯特色中国学。
  在互动环节,穆赫辛饶有兴趣地分享了习近平主席给他颁发“中国阿拉伯友好杰出贡献奖”的这一难忘时刻,并就阿语系学生针对译者知识积淀、翻译基本策略、政治翻译标准与方法、当前阿拉伯国家孔院建设等提问一一作答。东方语学院副院长陈杰主持了讲座。
  穆赫辛·法尔贾尼是阿拉伯著名汉学家,2013年获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成为阿拉伯世界获此殊荣第一人;2016年1月获“中国阿拉伯友好杰出贡献奖”,成为22个阿拉伯国家10名获奖者中唯一的汉学家。其主要译作有《四书》《道德经》《战国策》《列子》《诗经》等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经典和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东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