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好中国故事 弘扬友善包容上外教授主编多语种版《犹太难民与上海》丛书出版
期次:第578期
阅读:70
本报讯(李杉)由全国政协文史馆、上海市政协、虹口区政协等主办的犹太难民与上海史料展暨《犹太难民与上海》故事丛书英语、德语、希伯来语版本发布仪式,2016年12月8日在北京举行。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方惠萍,上海市政协副秘书长齐全胜,上海市政协对外友好委员会主任周海洋和上外校长、上海市政协对外友好委员会副主任曹德明以及上海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道书明等出席开幕式暨发布仪式。
《犹太难民与上海》英语、德语、希伯来语等3个语种版本分别由上外高级翻译学院副教授黄协安、德语系副教授陈虹嫣和东方语学院副教授杨阳担任主编,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系由虹口区政协与上外共同策划与打造的“中国故事”对外传播项目成果,旨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要求,铭记历史,弘扬和平、友善、包容的精神。
2015年,虹口区政协联合多家部门发行了《犹太难民与上海》故事丛书中文版。2016年4月,《犹太难民与上海》故事丛书多语种传播项目在上外启动。当年9月,《犹太难民与上海》故事丛书英语、德语和希伯来语精华版正式上线上外多语种门户网站群(http://global.shisu.edu.cn)。在此基础上,主编人员经进一步修改完善,于2016年12月出版丛书纸质版。
二战时期,有3万多犹太难民从欧洲来到上海,其中近2万名聚居在虹口提篮桥地区。饱受战争创伤的上海市民与犹太难民友善相识、和睦相处、真情相助,发生了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犹太难民与上海》分别用英、德、希伯来语语种讲述了26位犹太难民与上海的故事,反映了二战时期为躲避德国纳粹迫害来到上海的犹太难民自强不息渡过难关并与上海人民共同抵御日本法西斯暴行,维护人类生命与尊严的史实,体现了中华民族善良、包容的美好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