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舟渡海语通世界:上外推出原创微视频讲述中外辞书编纂故事

    期次:第669期    阅读:72   

“国无辞书,无文化之可言”。《中国大百科全书》《汉俄大词典》《法汉词典》《德汉词典》《新时代西汉大词典》《西索汉外-外汉辞典系列》……一部部厚厚的辞书背后,会有怎样生动而曲折的故事?近日,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历经2年筹备与制作精心打造的首个原创系列微纪录片《字词典章家国人生》(Collecting3Words,Connecting3Worlds)在微信、微博、B站、抖音等各媒体平台陆续发布,受到广泛好评,点击量已近十万。
辞海无涯,编舟渡之。一本本辞书连接着丰富多元的世界文明,也映射出外语学者充盈丰沛的心灵世界。创校伊始,许多上外教师就“甘坐冷板凳”,潜心耕耘在词典、辞书和教材编纂工作中,默默奉献中国外语教育事业,推动中外人文交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一部部颇具规模的外语词典、教材和工具书相继问世,留下众多令外语学习者至今难忘的经典和传奇,背后凝聚着的是上外历代学者的咫尺匠心。
该系列纪录片是上外依托语言特色,立足学校“多语种+”办学理念和学科专业优势,历经2年筹备与制作精心打造而成。以每集3-5分钟的篇幅,讲述了10余位致力于辞书编撰的学者专家如何“板凳甘坐十年冷”“著书不为稻粱谋”,将语言与知识的“道”与“美”浓缩进一条条词条与注释的故事,以新的传播媒介和呈现方式,生动呈现兢兢业业、有血有肉、甘于奉献的真实学者形象,让厚厚的词典和背后的学者“生动”“鲜活”起来,展现打造时代新偶像,既是对代代上外人的词典人生纪实,更是对新中国辞书事业的珍贵注脚。系列视频受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风建设项目资助。
系列微纪录片以上外创校校长、《中国大百科全书》首倡者和第一任总编辑姜椿芳的故事为起始,记录回顾了这部我国出版史上规模最大的工具书的诞生始末。20世纪70年代,世界上已经有50多个国家编纂出版了2000多种综合性现代百科全书,而当时的中国却还没有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百科全书,向外国友人赠书介绍国家情况要靠《新华字典》。为填补当时中国在这一方面的空白,姜椿芳萌生了“要以科学开启国人启蒙之门”的想法。一整套《中国大百科全书》共计74卷、超1亿字,由两万多位专家学者历经15年共同努力而成,历经艰难困苦,姜椿芳却未能等到百科全书出版的这一刻。70多年后的今天,上外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的国别区域全球知识体系”为己任,这正与以姜椿芳为代表的辞书学者的创业初衷不谋而合。
系列微纪录片还饱含很多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一部《汉俄大词典》,一千多万字,80多万个词条,上外俄语系夏仲毅、张超人和顾柏林等几代学人,兢兢业业、厚积薄发,历时二十余载完成, (下转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