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文化、文明:上外英语专业课程链的探索
期次:第672期
阅读:191
从书本理论到课外实践,从材料挖掘到实战辩论,上外正以一种全新的课程链教学模式描绘着未来研究型教学的轮廓。英语学院“区域国别研究的阶梯型思政教育探索”团队正是探索者之一。起点:三“文”架构,循循善诱
所谓“课程链”,是以某一项目、主题或核心能力为主,具有逻辑相关序列的有层次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一系列课程的链式组合。英语学院该课程链一大创新体现于“文学-文化-文明”的三“文”架构体系,覆盖本科一年级至四年级,展现从了解到理解、从理解到运用的阶梯式进步,将思政教育与传统的英语专业课程学习有机融合起来。
三“文”架构的第一步起于萨缪尔·约翰逊眼中的 a1kind1of1intellectual1light———文学。落实到本课程链中便是面向大一、大二学子的两门基础课程———王欣老师的《英语文学导论》与唐珂老师的《比较文学》。借助这两门课程,学生全面了解文学,并初步具备以人文性与文学兼性角度思考与探索的能力。课程链由此引领学生从文学学习进一步拓展至文化研究,开设了《英美概况》《美国社会与文化》《英国社会与文化》三门研究型导向性的相关精品课程,选取当今世界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的英国与美国进行深入的讲解与探究。
“如果整个课程链是一把大伞,《英美概况》就是伞把,对整个课程链起支撑性作用。”孙麟老师说,“它可以为本课程链之后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也为本课程链文学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必备的背景知识。”文学与文化的研究为学生开拓探索文明的疆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了使学生能以更加宏观的角度审视世界,课程链相继再推出《西方文明史》与《社会文化专题研究与讨论》两门课程,让“区域国别研究”课程思政链形成完整闭环。其中,《西方文明史》“打通中西”,提供一个大背景,使任何知识都能在其中找到一个专属坐标。而李梅老师的《社会文化专题研究与讨论》则为学生们敞开了实践的大门。“利用分析方法、问题研究以及论文写作,教会学生如何把思想理论用科学规范的语言表述出来,是一种进阶至学术范围的训练。”通过以上课程,“区域国别研究”课程链建立了由浅入深的三“文”架构课程体系,在横向的知识层面扎实全面高质量的人文素养,在纵向的思想维度中构建逐步开阔的中国特色全球性视野,结合课程思政将专业教育全方面升华,培养并提高学生道德情操的境界。
重点:国际视野,中国视角
这一课程链以“跨文化、通中西、构筑命运共同体”为重点,总体呈现阶梯性的递进关系,培养学生宏观国际视野,引导学生站在中国视角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跨文化”研究是外语类院校学生应有的基本素养之一,陈琦老师认为,“研究英语文学,必然要站在世界文学的高度审视文学现象,以文化对话、文明对话的角度分析现象作品。”“我们中国学者的视角往往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我国提出了划时代意义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在本课程链的两门基础课程———《英语文学导论》与《比较文学》中追求的是与之呼应的“文学共同体”,结合课程思政,引导学生找到能使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方式方法。在唐珂老师的《比较文学》中,她常在多样的话题探讨中引入跨文化的视角和方法。她强调,“在英语专业学好英语,又通本国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真正的知己也知彼,才能够真正做到深入交流。”
“我们强调一个通,就是打通中西,打通古今,还有打通不同语言。”《西方文明史》就为同学们提供了最大程度上对‘西’的探索。而我们教学的开展是必定需要以中国视角向外拓展。”李尚宏老师说,“我们必然要将其和中国的历史,尤其思想史联系起来。如同照镜子一般,进行一个文明互鉴。”
亮点:问题导向,自主探索
这一课程链的一大亮点在于———以问题导向性设计专题,采取研究性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研究的能力。
林玲老师《美国社会与文化》的课堂,除了以讲座的形式全面梳理美国等维度的知识点,针对美国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的全英文学生辩论也成为了授课的一大特色。“我们采用的是美式公共论坛辩论(American1public1forum1debate),一种风靡美国大中小校园里面的辩论形式。”林玲老师说道。根据论坛辩论的形式,学生在课堂中临时决定辩位,要求学生对双方的辩论论据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这种挑战将大大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文献检索能力和研究能力。“我们的重点是社会和文化这个现象以及这个现象背后的社会思潮和社会的博弈力量。我想通过这个让学生组成一个研究型教学的学习探究的共同体。”林玲老师补充道。这样的教学形式也充分体现了课程链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自主学习的理念。
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也是陈琦老师在他的《英国社会与文化》课程中不断冲刺的教学目标。“我们设计了相关的研究工作坊,分成不同的阅读小组,具体剖析一篇论文。”这是陈琦老师的特色教学方式之一,在这样的小组工作坊中,通过分析国外优秀的论文,学生被引导去努力发现这些研究尚存的不足之处。
作为一次新的尝试,英语学院“区域国别研究的阶梯型思政教育探索”课程链获得了上海外国语大学2020年度优秀教学奖一等奖。在受访的几位老师看来,这更是一份对未来尝试的鼓励。陈琦老师冷静地谈道,“这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作为一个起点,我们要开拓教学改革,思考课程链的意义。要结合三全育人的思想,结合‘三进’的时代要求,结合课程思政的改革方向,实现自我的提升”。
(庄雯怡 李盈绮 贺婷洁 牟家慧 刘春民)